一年多来,200余批次、30余万名学生陆续走进红色热土湖南韶山,开启“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之旅,在行走中重温历史,感悟革命精神伟力。这个项目通过创新模式用活红色基因库,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激昂少年之志,为红色研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意义的样本。
红色资源是党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记录了党的发展历程、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可以分为实物类红色资源(包括红色文化遗址和革命文物)、非实物类红色资源(历史文献、档案、图片和声像制品等)和精神类红色资源(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三种形式。红色文物是革命历史的实物见证,在传承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征程上,要用好红色考古,不断从党一百多年的革命和改革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汇聚磅礴的民族复兴伟力。
一番激烈的“炮击”之后,嘹亮的冲锋号响起,身着各式服装的人们在“团长”的带领下,举起“武器”高喊口号冲向不远处的城楼……这不是在拍电影,而是时下火出圈的沉浸式红色旅游体验项目“跟着团长打县城”。
有多坚定的信仰,就有多勇毅的行动,就能开辟多光明的未来。今天,我们依然需要坚持不忘初心、不移其志,常修常炼、常悟常进,为党的理想信念顽强奋斗、不懈奋斗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伟大斗争中形成的一种先进政治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教育价值,其教育意义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高度一致,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数字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同样也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构建以红色文化为核心、以数字化传播为主要形式的思政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革命老区是我国“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的特殊类型地区,这里红色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伴随交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区位优势越发明显,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在近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江西省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增幅列全国第7位。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该省交出的亮眼成绩单续写了红土圣地荣光,为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红色资源,涵盖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物质遗产,包括但不限于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文献资料、艺术品、口述历史等。这些资源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实物见证,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斗争精神的集中体现,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创新红色文旅融合形式,对于激发红色文化的活力、彰显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五一”假期,打卡红色景点、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红色研学团”“红色体验馆”“红色剧本杀”等红色文旅深度融合的沉浸式体验,为各地文旅发展增添了不少亮点。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红色文化中蕴藏着深刻的历史记忆,凝结了伟大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传播红色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以肢体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文化意蕴。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高校舞蹈教育中,不仅有利于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也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舞蹈的文化魅力,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思想教育。
202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要求有序发展红色旅游,保护、管理和运用好红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