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点声音>

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索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伟大斗争中形成的一种先进政治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教育价值,其教育意义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高度一致,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数字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同样也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构建以红色文化为核心、以数字化传播为主要形式的思政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伟大斗争中形成的一种先进政治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教育价值,其教育意义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高度一致,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数字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同样也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构建以红色文化为核心、以数字化传播为主要形式的思政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蕴意

第一,推动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是高校思政课程在教学方面创新的必要举措。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理论来源,其传播模式和教学方式深刻影响着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效果。但当前部分高校在诸如教学技术设施、教育资源储备、师资团队素养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完全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效果。因此,将红色文化资源以数字化传播的形式融入思政课程,不仅可以促进其在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上的优化,同时也可为探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思政课程注入新活力。在教学形式上,通过引入虚拟仿真和全息投影等全新数字化技术,可以构建一个整合多种感官和行为系统的实践教学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人文价值,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感悟。在教学内容上,数字化技术的推广还可以让高校思政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数字教学工具可以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准确的反馈和教学建议,最终实现智能化、个性化的信息推荐和学习计划定制。

第二,推动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也是高校思政教育为做好思想工作而迈出的重要一步。信息时代,迭代升级的信息技术与各类意识形态深度交融,综合媒体的迅猛发展使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变得更加隐蔽,这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来了挑战。而大学生作为社会思潮和舆论竞争的主要目标,其活跃领域正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战场,因此,将红色文化资源以数字化传播的形式融入思政课程,不仅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学生进行红色主题的文化教育,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思想与政治认同,同时也能促进高校思政工作,构筑起坚固的思想防线。

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第一,全面提升思政教师综合素养。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其知识储备、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等对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首先,思政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红色文化素养。思政教师不仅需要了解红色文化的具体内涵和历史意义,还需要明确通过数字化手段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现实价值,发挥红色文化在信息时代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功能。其次,思政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信息素质。教师要主动学习关于开展网络教育的各类理论知识和基础操作技能,同时也应掌握一些诸如数据预测与分析、可视化建模等计算机应用技术,以便开展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最后,为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教学能力,使红色文化更好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思政教师也要踊跃参加高校组织的各项系统培训和学习,在学习与交流互动中不断加强专业能力、更新教育理念、深入科学研究,以便更好利用网络技术将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结合,全面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第二,系统构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平台。在信息时代,构建有关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平台是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措施。首先,可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网站或应用程序。在客户端搭建方面,要确保界面简洁、导航方便、搜索快捷,使学生能够更精准地访问自己感兴趣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内容方面,要保证有足够的吸引力,不仅要加入包括革命史、伟人事迹、红色音乐、红色电影等的细化内容,还要通过大数据技术来适应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浏览历史和兴趣标签提供智能化推荐,以提高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其次,为了增强互动性,平台可以为学生开放一定的留言和评论权限,方便学生与同学和老师共同讨论红色文化的课程内容。同时还可以在网站上开展互动式的学习活动,比如论坛、随堂测验、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对红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后,除了网站或应用程序外,高校还应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内容传播,以扩大红色文化教育受众,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红色文化,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便利性。

第三,科学优化红色思政教育体系。随着红色文化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和应用,高校也应不断更新自身教育模式,积极调整包括红色文化教育在内的思政教育体系,以适应持续变化的时代要求。一方面,要建立“红色教育”案例库,充分挖掘并利用高校所在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在结合社会各业态的发展情况基础上,将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到数字化思政教育当中。“红色教育”案例库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思政课程的内容更新速度,且考虑到同一课程可能有多位教师共同授课的情况,该案例库还可以助力教师采取更加个性化的方法自由组合构建教学案例,确保教学思路的相对独立性,增强红色教育的实践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开展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红色文化。高校可以建立红色实践活动的在线平台,通过红色文化数字展览、红色旧址虚拟参观、红色文化互动游戏等活动形式,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供便利。

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工作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高校要在不断探索当地红色资源的基础上,把红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构建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新格局,用红色文化铸牢立德树人之魂。

(黄正、邹简,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此文系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基于德性认识论的决策偏差及其纠正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SKJD055)、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20231063700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