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盘活基层、打牢基础的重要改革举措。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红色文化、保护红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赋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发展,让红色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
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弘扬革命文化与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将红色旅游资源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既是对革命文化基因的赓续,也是应对时代挑战的创新探索,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青年提供文化支撑与实践路径。
高校应积极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当代价值,构筑红色旅游育人框架,通过多种资源挖掘和利用机制,将红色旅游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认同感和责任自觉,实现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的育人目标。
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时代浪潮下,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以“科技+文旅”为突破口,将前沿科技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科旅融合新模式。
红色旅游资源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生动见证和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对于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旅游作为弘扬革命传统、传播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校可以积极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独特育人价值,并将其有机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以红色文化的情感共鸣形成心理教育的协同效应,进而在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础上,有效培育大学生健康心理素养。
新时代推动红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要求。2024年12月,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旅游行业标准《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等级划分》(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发布,成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等级划分的依据。《标准》的发布对于深入理解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目标,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各项融合措施精准落地、促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百余年奋斗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基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吉林省拥有丰富而独特的红色资源,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源泉,我们要挖掘好以“三地三摇篮”为标识的吉林红色历史文化,把红色历史总结好、宣传好,更好坚定文化自信、挺起文化脊梁,凝心聚力、奋力开创吉林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浙江嘉兴南湖重走“一大路”,去贵州遵义追寻“长征魂”……眼下,随着各地文旅持续发力,红色景点成为很多游客旅行途中必不可少的打卡地。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红色文化传承、产业综合带动属性,在推进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等关联业态联动发展以及餐饮、住宿、文创、演艺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具有突出的引领效应。
在伟人铜像前宣读青春誓言、在历史情境中聆听感人的红色故事、在大思政课上探讨当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自去年湖南省推出“我的韶山行”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活动以来,已有200余批次、超过30万名学生踏上韶山这片红色热土,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在行走中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