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革命文物的每一次对话,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对革命历史的每一次回望,都是一次精神的传承
在北京孔庙体悟文化传承、于故宫博物院感受岁月变迁……前不久,大中小学携手上好“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活动举行,来自多地大中小学校的师生代表共上一堂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愈发频繁。在这一背景下,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包括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更在当下社会发挥着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
红色文化是具有鲜明特点和先进性的文化,包含的内容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厚的革命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当前,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和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今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以进一步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教育功能,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作为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革命纪念馆既是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又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基石。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迸发出更加持续强劲的历史伟力。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首次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专门立法规定,对于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汇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既要深入挖掘红色旅游的政治、教育、文化属性,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又要将红色旅游中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造福民生的社会财富,提升红色旅游创收增益的经济价值。导游和红色讲解员是红色旅游这一系统工程的参与者,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对他们从政治、教育、文化、经济4个方面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长征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是光辉长征历史和伟大长征精神的鲜活载体,见证了中国革命由挫折迈向胜利的历史进程。我们要加强长征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激发新时代长征文化生机与活力,促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切实传承好红色基因。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程中创造的,是我们党和人民的精神力量源泉。沉浸式展览与沉浸式演艺的传播方式为“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文化”提供了全新思路,能够使观展者全身心投入以达到理想的传播目的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