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党徽大叔

这是2023年3月15日,发生在武汉天河机场的一幕。画面上是一位少数民族大叔和几个男女青年。大家可能会问,他们是谁?发生了什么?

这是2023年3月15日,发生在武汉天河机场的一幕。画面上是一位少数民族大叔和几个男女青年。大家可能会问,他们是谁?发生了什么?

故事还得从两年前说起。

2021年7月的一天,武汉姑娘晋文华、姚贝妮一行自驾来到“帕米尔之眼”新疆木吉火山口景区游玩,返程的时候,车子陷进了泥潭。这里海拔4000多米,又正逢低温天气,任凭几个姑娘用尽力气,汽车纹丝不动。眼看着天色渐渐暗下来,姑娘们的心也降到了冰点。

正当她们绝望时,两位路过的少数民族牧民见状,毫不犹豫地跳进泥水里,用手扒、垫石头,一起用力,几番折腾终于把车子推出了泥沼。

几个年轻人满怀感激。晋文华掏出钱表示感谢,不料大叔连连摆手。姚贝妮以为大叔嫌少,又添上了几张。大叔仍在摇头,见姑娘们还是没明白,大叔情急之下猛地掀开外套,胸前露出了一枚鲜红的党员徽章。

这一幕,被姑娘们拍成视频传到了网上,跟帖中赞美声一片。有的说:“大叔就是冬日里的暖阳!”还有的说:“大叔亮出党员徽章的一刻,真是帅炸了!”

大叔认不了几个汉字,便让孩子替他回帖说:“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哪有亲人之间帮个忙还要钱的?”从此,他有了一个新称呼:“党徽大叔”。

大叔名字叫阿布都加帕尔,是一位柯尔克孜族护边员,胸前这枚党员徽章,他已经佩戴了整整25年。

2023年3月,武汉进入最美的季节,晋文华、姚贝妮等几位姑娘一商量,邀请这位可敬可亲的“党徽大叔”到武汉来一场“樱花之旅”。这便有了开头的一幕。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大叔心潮澎湃,用随身携带的库木孜,一遍遍弹起《我为祖国守边疆》。这场双向奔赴的旅行,生动诠释了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枚党员徽章,亮的是身份,树立的是形象,心怀的是不变初心。在帕米尔高原,还有一位“党徽大叔”——塔吉克族老人巴依卡。

巴依卡的父亲凯力迪别克,曾是新中国第一代护边员,也是红其拉甫边防官兵最早的巡逻向导。

1972年,凯力迪别克再也走不动了,便把这项光荣使命交给了巴依卡,嘱托儿子说:“界碑就是边防线,祖国的领土一尺一寸也不能少!”

31年后的2003年,巴依卡又像当年父亲拉着他的手最后一次巡边一样,将自己亲手绘制的“巡逻图”交到了刚从部队退役的儿子拉齐尼手上,嘱托儿子的几乎是同样的话:“祖国的领土一点也不能少!”

于是24岁的拉齐尼,成了这个牧民家庭的第三代义务向导和护边员。

海拔5100米的红其拉甫是帕米尔高原最高的一处山口,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2011年11月的一天,沿着吾甫浪沟巡逻的边防小分队突遇暴风雪。雪大、风急、路滑,战士裴涛从牦牛背上摔下来,跌进了雪窟窿。千钧一发之际,拉齐尼大喊一声“大家都不要动”,拦住了正要救援的战士们。周围的冰雪还在垮塌,拉齐尼知道,悬崖下面就是深渊,一旦雪崩就会导致更大的危险。拉齐尼慢慢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身上的衣服,拧成了绳子,花了两个小时,才把裴涛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

2021年1月4日,拉齐尼为解救一名落入冰窟的儿童牺牲,年仅41岁。帕米尔高原又多了一座生命的路标。

含泪掩埋了儿子的遗体,已经70岁高龄的巴依卡,牵上儿子留下的牦牛,再次出现在迎风冒雪的巡逻队伍中。

“当我永别了战友的时候,好像那雪崩飞滚万丈,啊,亲爱的战友,我再不能看到你雄伟的身影和可爱的脸庞。啊,亲爱的战友,你再不能听我弹琴,听我歌唱……”

高原缺氧,不缺坚强的意志;雪崩塌方,挡不住前行的脚步。半个多世纪的岁月,8万多公里的行程,漫漫国境线上,留下了祖孙三代接力守边护边的传奇,留下了一个党员之家的感人故事……

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在新疆,“党徽大叔”“党徽大妈”“党徽大哥”“党徽大姐”还有很多很多。获得“七一勋章”的维吾尔族大叔买买提江·吾买尔,30多年的老支书,村民离不开的顶梁柱;入选“中国好人榜”的哈萨克族大哥迪力夏提·奥克,穿越崇山峻岭,守护一方平安……正是他们,用胸前闪亮的党员徽章凝聚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石榴籽一样紧密的民族团结,共同建设美丽新疆。

一枚党员徽章承载着沉甸甸的使命。在人人都能出彩的新时代,让我们每一位党员都擦亮胸前的党员徽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