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强国之翼

2017年5月5日,这是一个注定载入中国航空工业史册的日子,全世界的目光都汇聚在了上海浦东机场,中国自主研发的大飞机C919迎来了首飞时刻。14时左右,一架蓝绿涂装的大飞机冲向跑道、腾空而起。在欢呼雀跃的人群当中有一位满头白发的中年人,他一动不动地迎风伫立,双手紧紧攥在一起,眺望着飞机远去的方向。他,就是C919大型客机的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

2017年5月5日,这是一个注定载入中国航空工业史册的日子,全世界的目光都汇聚在了上海浦东机场,中国自主研发的大飞机C919迎来了首飞时刻。14时左右,一架蓝绿涂装的大飞机冲向跑道、腾空而起。在欢呼雀跃的人群当中有一位满头白发的中年人,他一动不动地迎风伫立,双手紧紧攥在一起,眺望着飞机远去的方向。他,就是C919大型客机的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

大型客机是一个国家工业和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曾经的中国需要出口8亿件衬衣才能换回一架国外大型客机,那时的吴光辉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自己这一代人手中,制造出中国的大飞机。

命运,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当中国的大飞机研制项目正式上马后,48岁的吴光辉被任命为总设计师。

重任在肩,使命光荣。逐梦之旅,却又前路茫茫。如果把发动机比作飞机的心脏,控制律就是飞机的大脑。在国内,这项核心技术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这也正是发达国家试图卡住中国脖子的地方。带着由十几位年轻人组成的团队,吴光辉从零开始,向这座科技高地一次又一次发起冲锋。整整16年,5800多个日日夜夜,没有节假日也没有星期天,失败、重来,再失败,再重来……最终他们突破了这项技术难关,让中国的大飞机拥有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中国大脑”。

然而,正当人们为此喜悦的时候,吴光辉想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想要研制一架安全、舒适的大飞机,就必须考虑飞行员的驾驶感受,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最好的飞机。于是,吴光辉做出了让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他要考飞行执照,飞向天空,亲身体验飞行员的感受。他曾笑言:“我学习开飞机不是为了寻求一份高薪的工作,而是为了更好地设计飞机。”每天天没亮,吴光辉就早早来到训练场,成为队列中唯一一位满头白发的学员。学飞行,第一道难关是固定滚轮反重力训练,面对一圈又一圈的急速旋转,连许多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难以忍受大脑天旋地转般的眩晕和腹腔中翻江倒海般的呕吐,对于吴光辉来说,无疑是生理和意志的极限挑战。他咬紧牙关,硬是从最初的只能转两三圈坚持到一名合格飞行员所必需的50秒时间内完成正反来回旋转30圈。每一次训练结束,他都大汗淋漓,脸苍白得像纸一样。而每当其他学员想要上前搀扶他时,他总是回答:“能行,我能行!”2014年,吴光辉成功拿到飞行执照的时候,他已经57岁了。就是靠着一代代中国航空人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科学家精神,才有了C919的成功研制和首飞。

让我们把时间再拉回大飞机首飞现场。遥望蓝天的吴光辉心中默默地计算着时间,30分钟、40分钟,75分钟过去了……他仍注视着飞机消失的方向。突然,他大声喊道:“看到了!我看到了!”人们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只见薄雾蒙蒙的天空,飞机越来越清晰,轰鸣声越来越近……15时19分,当飞机降落后舱门缓缓打开,吴光辉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冲上前去,与试飞员紧紧拥抱在一起。那一刻,他的眼泪流了下来,那是幸福的泪水、自豪的泪水。

“9”,寓意天长地久。这是中国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管线总长近80公里、零部件总数超过250万个,全国22个省市、200多家单位、几十万人共同努力,中国的大飞机终于闪耀在祖国的蓝天之上。当天,国外媒体评论道:“C919的成功研制,打破了波音和空客长达半个世纪的垄断。”

2022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C919大型客机项目团队代表时强调,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梦想、人民期盼。是啊,70多年前的开国大典上,受阅飞机只有17架,并且全部为缴获的战利品。如今,从歼20,到运20,再到C919,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一个个梦想,变成了现实。

新时代中国壮阔前行的每一步,都在不断创造奇迹、书写崭新的历史画卷。2023年5月28日,C919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圆满成功。国产大飞机订单总量,已经突破1200架。自立自强、自主创新铸就的国之重器,闯出了世界航空工业的新格局。

朋友们听,这就是强国之翼展翅翱翔的声音!它如同激越的交响,让中国的自信与豪迈回荡在蓝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