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6日,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中,有一张曾经震撼和感动了整个中国的照片:它的左边,是山火燃烧形成的暗红色火线;在它的右侧,一条蓝色光线更加明亮,那是隔离带上的消防员和志愿者头盔上的灯光所聚成的灯带。两道蜿蜒的光线,汇成一个巨大“人”字,网友们给这张图片取名:长城。
这一幕,发生在2022年的重庆。
如果说,重庆是一座火炉,那么,四面环山的北碚无疑就是火炉的中心。就在酷热天气达到极点的时候,8月21日晚上10时30分,歇马镇虎头村突发山火。
这场大火,来势汹汹,更借助风势迅速蔓延,情况十分危急。而在山下,就是北碚人口密集的南部新城。
重庆大火,牵动全国。武警部队官兵第一时间奔赴火灾现场,各地消防队员闻令而动,紧急驰援,在这里与熊熊烈火展开了殊死搏斗。可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大家的面前:由于火灾发生在山地,起火点地势陡峭,大型消防设备无法直达现场,无数的重要灭火物资只能堆积在山下。
眼看大火直逼缙云山主峰。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所有人都焦急不安,然而,这难不倒英勇的山城人民。消防车不能上山,但摩托车可以。“兄弟们,北碚山火,需要大量摩托车手前来支援。”从消防支队处核实信息后,重庆小伙子张俊立刻在社交平台发布消息,召集令发布不到半个小时,微信群里不断接龙,一名又一名摩托车手迅速赶往一线,自发地集结起一支“摩托大军”。快递员、外卖员来了,当地村民来了,还有那些玩越野摩托车的“发烧友”也来了。他们骑着摩托车,背着几十公斤重的竹箩筐,迎着浓烟烈火,开始了最庞大的摩托车大运输。山路坎坷,没有人害怕;危险重重,没有人后退,每一位车手,都在义无反顾地往前冲。
这些人中,有位叫龙杰的小伙子,是一名还不到20岁的外卖小哥,后来被网友称作救火少年“龙麻子”。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龙杰背着重达三四十公斤的物资,驾驶摩托车穿梭在崎岖的山路间,连续跑了两天两夜。身上的衣服一次次被汗水浸透,又一次次被山风吹干,他累得实在是睁不开眼睛了,但他告诉自己一定要保持清醒。他说,“这里是我的家,我必须守住。”说着拿起一瓶水迅速地往头顶一浇,驾着摩托又冲上山去。
物资到位了,可现场还需要更多的灭火志愿者。此时,数不清的人高举双手——
让我去!我是党员!
我先来!我先来,我当过兵!
我参加过汶川抗震,我有经验……
在那个酷热的盛夏,在炽热的烈焰面前,无数志愿者和专业灭火队一起,汇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力量。8月26日早上8时30分,经各方力量奋力救援,北碚明火全部扑灭。
我们赢了!重庆雄起!
看到这些照片,就会知道,那惊心动魄的4天5夜,重庆带给了我们多少感动。
这些“山城骑士”大多是90后、00后。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平凡英雄迸发出的家国情怀,是我们代代传承、不曾断绝的精神。其实,平凡与英雄之间,距离并不遥远。像恒星一样永远发光是英雄,像流星一样灿烂闪过同样也是英雄。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正是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一位重庆诗人这样写道:
似电像风/勇敢逆行
你的姿态/冲锋的士兵
所有的无所畏惧/书写了最美的感动
一个个如山的背影/筑起了巍峨的长城……
这巍峨的长城,我们在白公馆、渣滓洞的英烈事迹里见过,在1998长江抗洪时见过,在2008年汶川抗震中见过。在2022年重庆山火扑救现场,透过那个巨大的“人”字,我们又一次见到了烈火丹心。这就是红岩精神辉映下的新时代中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