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这封回信吸引我开始关注科技小院,当了解到小院里青年们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理想时,我被深深触动。我想要将他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感受到新时代青年的风采和力量。”在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组织的“致敬新时代”红色故事宣讲活动中,来自河北省李大钊纪念馆的讲解员吕喆,为观众讲述了新时代青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将汗水洒在希望田野的故事。
为了讲好科技小院的故事,吕喆多次前往科技小院和学生们面对面交流,挖掘了黄志坚、彭可欣两位青年的事迹。“黄志坚是广东人,粤语口音使他与当地村民沟通交流十分困难,他通过不断努力,利用科学技术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彭可欣是一个四川姑娘,采访时她给我看曾经穿着漂亮衣服旅游的照片,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爱美的姑娘在科技小院整天研究蚯蚓肥料。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这正是五四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吕喆补充说,为了将科技小院的故事讲述得更丰富饱满,她还在此次宣讲活动中增加了科技小院创始人之一江荣风教授的事迹。
“在此次宣讲活动中,令我最感动的是在场观众的反应。每一场宣讲,观众都听得很认真,这不仅仅源于宣讲主题的吸引力,还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新时代的精神力量,而将这种精神力量传播出去的正是我们讲解员,我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吕喆说。
吕喆说,这次宣讲活动,对她来说是一次学习机会。“我认真聆听了每一位宣讲员的讲述,每一个红色故事都令我深受感动。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一场宣讲活动,也是一次精神洗礼,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和其他宣讲员的沟通交流、经验分享,能够更好地提升我的讲解水平。”
当谈到如何讲好新时代的红色故事时,吕喆认为,讲解员要深刻认识到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挖掘讲述更多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讲好红色故事,还要将革命传统与新时代取得的新成就、新时代展现的新面貌、新时代涌现的新典型相结合,让听众感受到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我会继续从事红色故事的传播工作,通过多元渠道和方式,利用好线上平台,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以及新时代的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吕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