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拥有薪火相传的红色精神、彪炳史册的红色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遗迹,有周恩来故里、刘老庄新四军连纪念园、苏皖边区政府旧址、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新安旅行团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立足红色文化,打造了3条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线路。
线路一:传承薪火信念,致敬百年征程
新安旅行团旧址纪念馆。1935年10月10日,新安旅行团成员跟随校长汪达之从淮安出发,以“小先生”教育和艺术表演等形式,从事抗日动员和儿童团体组建工作,历时17年,足迹遍及全国22个省、市、区,行程5万余里。1985年,新旅建团50周年之际,由江苏省、原淮阴市、原淮安县三级拨款,在新安小学原有新旅历史展览室的基础上,兴建了新旅历史陈列馆。
淮安市党史陈列馆位于淮安市大同路8号,于2015年9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展陈面积900平方米。展陈以“革命征程――中国共产党在淮安(1921-1949)”为主题,分为6个展区,展出历史图片300余幅及革命战争年代生活用品、战斗武器等物件。通过雕塑、油画、视频、触摸屏等方式,展示了淮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革命遗址遗迹,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淮安人民不懈奋斗并取得胜利的光辉历程,是宣传淮安党史、缅怀革命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陈列馆先后被省委组织部授牌省级党员教育实境课堂、被省委党史工办确定为第一批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原为苏皖边区政府驻节办公之所。苏皖边区政府于1945年11月1日在淮阴(今淮安)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区创建的唯一民主联合政府。边区政府下辖8个行政区,73个县市(其中江苏50个县市、安徽20个县、河南3个县),人口2500万,面积10.5万平方公里。
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位于淮安市楚州中学内,1945年10月至1946年9月,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在此办公。此两楼旧址是华中分局当时主要办公用房,是华中地区革命斗争史的重要实物见证。1995年4月,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淮安市政府拨款在旧址东楼和中楼等建筑内布置了《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历史陈列》,并对外展出。
淮宝县政府办公旧址位于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老街。旧址内有砖瓦房14间,设县长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民政部、妇女部、锄奸部等。现为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藏文物8件,基本陈列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服务老区人民暨淮宝县政府办公史料展”为主题,再现了淮宝县政府当年的办公场景,记录了一段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
江淮大学旧址位于淮安市洪泽区仁和老街,现存房屋14间。1942年10月下旬,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江苏省委为了将上海、苏州等地部分大专院校的进步学生转移到抗日根据地继续学习,培养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同时保护进步的教授和在大中学校工作的地下党员,在仁和集联合创办了综合性大学“江淮大学”。江淮大学共办两期,学生120余人,吸收了一批爱国知识分子进入根据地,为中共统战史和中国教育史留下光辉一页。江淮大学旧址目前留存有左家楼、潘家楼、陈家楼、隋家旧宅。基本陈列以“弘扬革命斗争传统、提升政治文化水平暨新四军革命斗争史料展”为主题,以20幅历史照片和珍贵的文物资料再现了江淮大学学生刻苦学习的场景和新四军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与丰功伟绩。
线路二:探寻总理足迹,传承总理精神
周恩来故居位于淮安区驸马巷7号,是国家5A级景区。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同志在这里诞生。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整个建筑青砖灰瓦,古朴典雅,是典型的明清时期苏北民居建筑。故居大门上方悬挂的“周恩来同志故居”匾额为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故居东宅院为原状陈列,有周恩来诞生房、童年读书房、周家主堂屋、嗣父母住房、乳母住房、榆树、水井、厨房、菜地等;西宅院为展室部分。2002年,邓颖超逝世10周年之际,在故居北侧建成“邓颖超纪念园”,现辟有专题展览。
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是周恩来6-10岁随父母、嗣母、弟弟在清江浦居住、读书的地方。旧址内有周恩来童年故居、周恩来童年就学的私塾。1994年10月,被淮安市委、市政府公布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4月,被江苏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恩来纪念馆位于淮安区桃花垠畔,是国家5A级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馆区由纪念岛、宽阔的水面和湖四周环形绿地组成,总面积44万平方米,是展示周恩来一生的综合性纪念馆。在馆区南北800米长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瞻台、主馆、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广场和仿中南海西花厅、西花苑碑园等纪念性建筑,馆区还有岚山诗碑、五龙亭、怀恩亭、情归厅、海棠林、樱花林、枇杷园等景点。
线路三:铭记革命历史,弘扬铁军精神
盱眙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占地6000平方米,包括主体纪念馆、新四军文化艺术馆、军部礼堂旧址和陈毅、饶漱石、曾山旧居等建筑。纪念馆再现了1943年1月初到1945年2月底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期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筹帷幄的场景,以及新四军在黄花塘期间的战斗、生产、生活状况,体现了新四军坚韧不拔、众志成城、英勇奋战、纪律严明的铁军精神。
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82名指战员为掩护刘老庄当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安全转移,与1000多名日伪军从拂晓战斗到黄昏,英勇顽强地击退敌人五次冲锋,毙敌170余人、伤敌200余人,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园内陈列着烈士们的生平事迹、遗像、遗物,是集宣传、教育、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车桥战役纪念广场始建于1976年,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富福北路北段。车桥战役发生于1944年3月,是抗战以来新四军在华中地区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战役,使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块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揭开了华中抗战战略反攻的序幕。车桥战役纪念广场是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淮安市党员教育基地、淮安市青少年教育基地,2010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9月3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
涟水抗日同盟会旧址位于涟水县灰墩老街东首。涟水抗日同盟会是涟水最早的一支民众抗日组织。1937年12月下旬,为了动员民众抗日,由李干成、万金培、陈亚昌、陈书同等人发起,在灰墩小学召开各区代表大会,成立“涟水抗日同盟会”,并推选李干成为理事长,陈亚昌、万金培等11人为常务理事。2006年6月,旧址被淮安市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六烈士陵园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西顺河镇,现占地面积近 50 亩,是为纪念1945年春节,新四军五十二团指战员为了保卫军部、保卫根据地人民的生命财产,粉碎敌人进攻淮南的阴谋,在顺河集与日伪军展开阻击战牺牲的二十六名烈士而建。二十六烈士陵园主要陈列复制武器及部队战车模型、烈士光荣证、烈士证明书、烈士家书等文物,为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淮安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党风廉政教育基地、中国共产党党员实境课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