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发布《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等级划分(LB/T 089—2024)》(以下简称《标准》)。作为全国首个针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建设的行业标准,《标准》旨在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进行科学规范,推动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强化教育功能,深化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多业态的融合发展。
指标在年游客总人数的占比中宜不低于50%”,这为红色旅游目的地规划住宿、餐饮等服务业态,提供了明确指导。
“泸州是中央红军长征入川第一站。中央红军在泸州转战54天,书写了红军长征在泸州的革命篇章。当地‘以茶代酒’欢迎战士、‘以茶壮行’鼓舞战士也成为一段佳话。”1月16日,记者跟随“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走进泸州市纳溪区中国特早茶博物馆,听讲解员将红军与泸州茶的情缘娓娓道来。
开展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建设,将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教育和红色旅游发展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红色旅游产业链、人才链、科技链、创新链、价值链的融合,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品质和游客满意度,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冬日,赤水河缓缓流淌,树木掩映着灰白砖墙和古朴木梁。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的四渡赤水纪念馆里,几名游客在展厅陈列的一张老照片前驻足凝视。照片里,四个年轻人围着一位白发长髯的老红军,他笑着远眺,仿佛在遥望当年的战役。
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鸡鸣三省“Y”字形大峡谷将巍巍高山一分为三,一座大桥横空跨立,又将天堑变为通途。1月14日,参加“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的队伍走进泸州市叙永县,在鸡鸣三省大桥上实地感受天堑变通途带来的山乡巨变。
近日,在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市图强镇的中国最北哨位,一场冰雪中的升旗仪式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看,感受浓浓的爱国情怀。
冬日,沿着古田镇宽阔的公路驱车向前,沿途仍是绿意葱茏,公路两旁火炬式样的路灯别具一格,远处白墙青瓦的古田会议会址庄重古朴,“古田会议永放光芒”红色大字熠熠生辉,不少游客正在这里参观游览。作为10家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之一,古田镇近年来加快红色旅游综合建设的步伐并取得良好成效。
如何利用好红色纪念馆的特色资源,如何介绍好红色纪念馆的丰富内涵,如何创新服务,彰显时代性、突出情感性、体现参与性,真正让纪念馆“新起来”“活起来”“火起来”,是新时代讲解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近日,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旅游行业标准《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等级划分》正式发布,成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等级划分的依据。2022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积极开展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工作,10家试点单位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层出不穷,红色旅游创意产品不断涌现,红色旅游演艺作品备受关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实现创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