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云南总站、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忆南侨机工故事”云南行主题宣传推广活动抵达具有深厚抗战历史底蕴的德宏州瑞丽市畹町镇。这场以“铭记历史、传承精神”为核心的活动,通过实地探访、纪念仪式、座谈交流等形式,全景式展现了南洋华侨机工(简称“南侨机工”)的英雄事迹,推动畹町红色文旅品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南桥机工后代走进畹町 宋海燕 摄
实地探访历史地标 触摸抗战记忆脉络
活动参与者首先走进畹町桥与畹町国门。瑞丽市委宣传部负责人现场讲解介绍,作为抗战时期滇缅公路的关键节点,畹町曾是国际援华物资输入的“咽喉要道”。3200余名南侨机工正是驾驶着满载物资的车辆,从这里奔赴抗日前线,用生命打通了“抗战输血线”。随后,众人来到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在纪念碑与纪念馆内,南侨机工后代们凝视着祖辈的照片与名录,颤抖的手指轻触祖辈们的名录时,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在此刻迸发。当讲解员讲述机工们在滇缅公路上遭遇日军轰炸、克服瘴疠险阻的事迹时,现场数次响起压抑的啜泣声,不少人眼眶湿润、握紧拳头,被先辈们“毁家纾难、舍生取义”的爱国情怀深深震撼。
南桥机工后代走向纪念碑 宋海燕 摄
庄重仪式致敬先烈 镌刻精神传承印记
在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前,全体人员举行献花与默哀仪式。一朵朵鲜花有序摆放在碑前,寄托着对先烈的无限追思;默哀中,现场氛围庄严肃穆,仿佛将时光拉回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来自马来西亚的南侨机工后代感慨:“站在这里,才真正读懂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分量,先辈精神必须代代相传。”纪念仪式后,南侨机工后代与纪念馆工作人员展开深入座谈,并举行捐赠仪式。一批承载着南侨机工历史的珍贵史料、画册正式入藏纪念馆,为深化南侨机工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纪念馆负责人表示:“这些捐赠不仅丰富了馆藏,更让南侨机工精神有了更鲜活的载体,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
现场交流及捐赠活动 宋海燕 摄
现场交流及捐赠活动 宋海燕 摄
解码畹町文化基因 打造红色文旅新标杆
作为傣语中“太阳当顶的地方”,畹町素以“抗战名镇、外交名镇、商贸名镇”闻名。活动特别聚焦其红色文旅资源——目前已规划的“畹町爱国主义研学路线”,串联起畹町界碑公园、畹町桥观光长廊、边关文化园、抗战老兵村、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等核心景点。游客可循着历史脉络,在界碑公园感受国界的庄严,在桥廊想象机工运输的惊险,在老兵村聆听亲历者的讲述,在纪念馆系统了解机工群体的历史贡献。瑞丽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以机工抗战为主题的国家级纪念设施,集收藏、展览、教育功能于一体,先后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等称号,旨在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品牌,尤其吸引青少年群体进行沉浸式体验,让“爱国、奉献、牺牲”的机工精神深入人心。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前的小游客 宋海燕 摄
深化文旅融合发展 激活红色资源新动能
主办方表示,“忆南侨机工故事”系列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红色文旅产业的赋能。当地文旅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畹町正以“抗战历史+生态徒步+文化体验”的复合模式,推动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边地风情深度融合。未来计划与学校、社会团体合作开发多元化研学课程,如“重走滇缅公路微体验”“机工历史情景课堂”等,让静态的历史遗迹转化为动态的教育场景。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我们希望通过这条研学路线,让更多人在感受畹町历史厚度的同时,也为当地文旅经济注入新活力,实现精神传承与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