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红色头条> 最新动态>

用无私奉献筑起“铜墙铁壁”

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巨大贡献,老区人民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对当下的我们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我们要永远记住老区和老区人民的付出。

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巨大贡献,老区人民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对当下的我们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万千忠骨,万千热血。历史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红土地上发生的伟大故事。作为党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这一光荣称号的背后,是革命者前赴后继、义无反顾的牺牲。据统计,从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在两年多的井冈山斗争中,近4.8万人牺牲,平均每天近60人献出生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仅23万人口的兴国县,就有8万多人参加红军,其中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就超过1.2万名——相当于长征路上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儿女化作生命路标;山西省武乡县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当年,全县14万人中有9万多人参加各类抗日团体,其中1.5万人参加八路军、2.1万人献出宝贵生命……在生与死的考验下,在血与火的淬炼中,老区人民的铮铮铁骨铿锵作响,他们用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留下了无数舍生取义的慷慨之歌。

老区人民在部队作战的时候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用无私奉献筑起了“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铜墙铁壁”。在1947年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六姐妹”主动挑起了村里的拥军支前重担,并且为部队当向导,还送弹药、送粮草、烙煎饼。有时候,六姐妹和乡亲们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给部队洗了几百身衣服,做了几百双鞋,十分辛苦。新中国成立以后,沂蒙老区的红嫂们没有张扬往事,而是务农如初、默默劳作。老区人民的无私奉献,为革命的胜利积蓄了力量,更为建设崭新的中国开辟了道路。

望不尽的青山连绵,诉不完的荡气回肠。我们要永远记住老区和老区人民的付出,并从老区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这种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精神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