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盛礼洪:从人民生活中汲取创作养分

盛礼洪是我国著名作曲家,1926年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1945年参加革命,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盛礼洪是我国著名作曲家,1926年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1945年参加革命,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他奔赴大后方,在重庆国立音乐院作曲系学习;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多年,1969年,调入中央乐团创作组参加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改编。

盛礼洪的主要作品有《海之歌》等四部交响曲、《g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戏剧配乐《黑奴恨》、音乐电视片《江河源抒情》、舞蹈组曲《鹤》和《我听到你的歌声》《雨中岚山》《巍巍青山高》《唐诗五首》等多部不同题材、体裁的声乐作品。其作品注重汲取民族文化的内涵,善于用抒情的音调表达深刻的内在生活感受。细致的心理刻画、清晰而富有色彩的旋律与和声音语言、层次分明的音乐织体和具有丰富表现力的配器手法,都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和音乐格调。盛礼洪曾潜心研究管弦乐法,在交响乐队配器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其音乐作品多次在外事场合演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如今,年过九十的盛礼洪仍在进行创作,音乐艺术已经融进他的血液,伴随他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

盛礼洪1943年在重庆进入国立音乐院作曲系学习。当时,由南方局青年组骨干陈以文、管震湖领导,复旦大学进步学生创办的《中国学生导报》在重庆青年学生中很有影响。《中国学生导报》全文刊登了盛礼洪反映国立音乐院进步学生活动的长诗,受到南方局青年组的注意,陈以文亲自吸收他成为《中国学生导报》的成员,参加地下党组织的活动。作为学生运动的活跃分子,盛礼洪在临毕业之际与另外六位进步同学被校方无理开除,这反倒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义无反顾投身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洪流中。

当年,复旦大学从重庆迁回上海后,《中国学生导报》在上海等地的工作迅速开展,陈以文则留在川东继续开展地下斗争。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陈以文、江姐等一批共产党人被逮捕关进渣滓洞集中营,在全国解放前夕被秘密杀害。每当盛礼洪回想起这段斗争经历,心中都充满了对陈以文等为理想献身的英雄们的缅怀和崇敬。

成长于动荡的年代,盛礼洪写了两部与战争有关的交响曲。在他的《第四交响曲》中,再现了幼时亲历的战争场面,那恐怖的记忆让他对战争深恶痛绝,儿时跌跌撞撞举家逃难流离颠沛的经历是他永远不会忘记的。他含着泪水回忆起幼时躲在山上的水沟里,亲眼看见日本人用长枪杀死了自己的伯父,他最小的妹妹那时还不会走路,被大人放在箩筐里挑着四处逃难……他在作品中把民族深重的苦难、百姓被涂炭的悲愤用音乐呈现出来,痛斥侵略者的残暴,缅怀逝去的亲人和惨遭杀戮的民众,悼念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当年,光未然以黄河为背景,歌颂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创作了《黄河吟》这首澎湃激昂的诗篇。冼星海看到后产生了创作《黄河大合唱》的冲动与灵感,连续写了几天,创作出完整、精彩、气势如虹的《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对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具有很强的鼓舞作用。

《黄河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969年,它的艺术构思、基本主题和音乐形象都取自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由殷承宗、储望华、盛礼洪、刘庄组成创作组,采取集体研究讨论专项分工负责的方式,进行改编创作。盛礼洪负责乐队部分的设计和协调作品的整体布局、权衡钢琴与乐队之间的平衡关系。创作组到黄河流域体验生活数月,深入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历史背景,感受革命根据地的淳朴民风,观察黄河水蜿蜒曲折,时而湍急汹涌、时而雄浑坦荡的形态变化,把所有的感动、信念和情怀用钢琴协奏曲的形式展现出来。1970年元旦,由殷承宗担任钢琴独奏、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协奏演出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演出结束后,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地回荡在人民大会堂。盛礼洪说:“那一次,我真正体验到了什么是震耳欲聋,掌声雷动,真正感到我们中国自己的音乐有如此强大的魅力!”钢琴协奏曲《黄河》创作结束后,盛礼洪留在中央乐团工作。

盛礼洪曾多次深入基层体验生活、采风,吸取民间艺术精华。长期的生活积累充沛了他的艺术元气,为他的音乐创作积累了丰厚的底蕴。1980年,盛礼洪完成了第一交响曲《海之歌》,这是一部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盛礼洪通过对大海的描写反映渔民们勤劳勇敢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创作这部作品,盛礼洪去舟山群岛、海南岛等地采风,深入渔村体验生活,积累素材。他看妇女们在海边织补渔网,看船工们在沙滩上修理渔船;他和渔民一起出海遇到过风暴,跟渔船到最近的海岛避难;还倾听老渔民讲述久远的海难经历......盛礼洪深刻体会到大海带给渔民们的喜怒哀乐,这些体验丰满了这部交响曲的构思。盛礼洪说,艺术源于生活,只有深入民间,亲近自然,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灵感。《海之歌》由中央乐团演出并由中国唱片社出版唱片在海内外发行。

提到最为满意的作品,盛礼洪说是音乐构思独特的《黑奴恨》。1907年,留学日本的一批进步青年为了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上演了话剧《黑奴吁天录》。此剧改编自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当时的社会反响非常热烈。1961年,曾参加《黑奴吁天录》演出的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重新改编了《汤姆叔叔的小屋》,并更名为《黑奴恨》,交给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由孙维世担任导演。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邀请盛礼洪为话剧配乐。盛礼洪在创作过程中研究采用了很多首美国黑人民歌元素,并用《老人河》作为全剧的主导旋律,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进行演奏和录音。配乐受到了演员和演奏者们的喜爱,演出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是一次革命浪漫主义的实践,作品的成功对盛礼洪的音乐事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包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特征,也是一个艺术家走向事业成功必备的素质。盛礼洪认为,聪明的人总是善于把别人的好东西学过来,完善发展,为我所用。他一生重视研习好的作品,在音乐创作中实践“读千卷书,走万里路,采四面风,交八方友”。

盛礼洪说,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不忘初心努力工作。年轻人要好好学习党史,坚定不移地跟党走,要牢记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用无数烈士的生命换来的,要把国家利益、党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希望年轻人打好知识基础,遵循自然规律,理论联系实际,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年轻的作曲家们,要努力创作反映党和人民的辉煌时代的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扎根人民,深入生活,谱出打动人心的音乐。

盛礼洪为人谦和低调,有着强大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精神信仰,他要把一生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的营养转化为精神力量回馈祖国、回馈社会,他认为这是作为一个革命文艺家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