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于敏:党员的重要品质就是忠诚

1955年,于敏进入故宫博物院,1982年12月离休,曾任故宫博物院原院办公室副主任。于敏同志陪伴故宫博物院走过了近30个春秋,亲历了故宫博物院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发展变化,参与了故宫博物院蓬勃发展的进程,为故宫博物院的建设付出了无数心血,贡献了一份的力量。

1955年,于敏进入故宫博物院,1982年12月离休,曾任故宫博物院原院办公室副主任。于敏同志陪伴故宫博物院走过了近30个春秋,亲历了故宫博物院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发展变化,参与了故宫博物院蓬勃发展的进程,为故宫博物院的建设付出了无数心血,贡献了一份的力量。

“我的入党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

于敏34岁入党,入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她还是青年的时候就感受到,那时候的人民很痛苦,吃不饱、穿不暖,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现在,党已经领导人民翻了身,农村已经脱贫致富,人民的幸福感在不断增强。

1954年以来,故宫博物院在院长吴仲超的领导下,和其他故宫人的努力下,各项工作全面展开,故宫面貌日新月异,院内呈现繁荣兴旺的景象,故宫人为此付出了青春与热血。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变化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于敏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30年是不平常的30年。30年间,中国经历了跌宕起伏,故宫博物院却始终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稳步发展。1966年,故宫及时实行军事保护,院内文物和宫殿建筑得以保存。1971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故宫博物院重新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故宫博物院各项工作蓬勃发展,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古老的紫禁城也不断焕发出青春的光辉。这青春的光辉是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也是包括于敏在内的广大故宫博物院员工用自身的青春点亮的。

1949年至1985年,国家先后拨发两千多万元专款用于修缮保养年久失修的殿宇,故宫十余万平方米古建筑在此期间大都得到修缮。为改变瓦砾成堆、杂草丛生的状况,院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清除垃圾、瓦砾、渣土25万立方米,疏浚内河2千米,疏通清理水沟、水道18千米,修整地面7万多平方米,并增设污水干管5千米多等工作,极大地改善了故宫博物院的院容。为加强对古代建筑的保护,还增设了大口径消防干管3千米多,主要建筑都安装了避雷针,敷设热力管道8千米多,地下电缆8千米多,初步建成了消防、警报、电讯、广播网,为故宫博物院的防火、防盗等“四防”工作提供了保障。如今,故宫博物院的许多工作能顺利展开,都是当年打下的基础。在文物保管方面,对清宫旧藏文物、物品进行全面整理,建立了几十个藏品分类专库,改善了库房条件,并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保管制度。新收文物二十余万件,使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总数达到百万件以上,也使故宫博物院成为当时国内馆藏最丰富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这一时期,包括于敏在内的故宫博物院员工,做出的工作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在展览方面,这一时期故宫博物院先后布置了宫廷原状陈列51处,各类文物专馆160余个,临时展览和与院外合作的展览百余个,大力弘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此外,在20世纪80年代,加大了对外文化交流,积极与世界各国合作办展,藏品赴欧、亚、美、澳等地展出。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博物院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观念的引入,突破了传统的“文物”观念的局限性,强化了遗产的环境意识、共享意识,以及全社会都必须承担管理和保护的理念,促使人们从“大故宫”的观念来看待故宫保护。

“我觉得党员的重要的品质就是忠诚,共产党员,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于敏在院工作的20世纪50年代,故宫博物院每天接待观众五六千人次,到了冬季有时一天只有一千多人次。随着时代发展,国内观众猛增,改革开放以后,国际友人也增多了。参观人数的激增,离不开于敏等一众故宫博物院员工的共同努力。于敏负责的行政工作繁琐而纷杂,是服务广大故宫员工的岗位,在这样一个岗位上,她奋斗了近30年,付出是巨大的。

于敏所在的院办公室作为故宫博物院的中枢部门,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上述大量工作。故宫博物院的发展与变化中可以找到于敏的身影,而她是故宫广大员工的一个缩影,她的身上凝聚着故宫人的精神与传承,也展现着文化工作者的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