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江西萍乡:以红色培训带动贫困乡村脱贫致富

2016年10月以来,甘祖昌干部学院把红色教育培训作为推动革命老区脱贫的有效抓手,打破传统封闭办学模式,充分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开创了“课堂在田野、吃住在农家、人人当教员、百姓齐参与”的新模式,开辟了抓红色培训助脱贫致富的新路径。

编者按:

为全面总结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组织编写了《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近期已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我们将对书中的58个典型案例进行连载报道,宣传推广有关典型经验,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背景情况

萍乡市莲花县地处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领导下,老区人民为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也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感动后人的先进人物。其中,“不当将军当农民”的甘祖昌事迹在20世纪60年代曾被列入小学语文课本,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他的夫人龚全珍弘扬将军精神,扎根乡村从教几十年,坚持乐于助人、甘于奉献,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等光荣称号。2016年10月以来,甘祖昌干部学院把红色教育培训作为推动革命老区脱贫的有效抓手,打破传统封闭办学模式,充分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开创了“课堂在田野、吃住在农家、人人当教员、百姓齐参与”的新模式,开辟了抓红色培训助脱贫致富的新路径。截至2020年底,学院已累计接待培训学员5万余人,沿背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收380余万元,当地村民累计增收1350余万元,成了全省脱贫攻坚的“样板村”。

二、主要做法

(一)从“封闭”到“开放”,增强脱贫攻坚造血功能

一是把甘祖昌干部学院建在农村,让群众广泛参与。严格践行群众路线和勤俭办事业理念,不搞大投入,不搞大拆大建,充分利用原址原貌、民居民俗,稍加改造或完善,就地建设而成,把甘祖昌当年带领村民建好的水库和桥梁、绿化的荒山、冬水田等改造成教学点,把村民住宅改造成学员宿舍,真正让群众参与到学院建设发展中来。在民政部的帮扶和支持下,争取到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捐赠100万元用于修缮甘祖昌当年开凿的龙潭水库,方便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并作为学院的红色教学点;运用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捐赠的100万元有效整治村容村貌。二是把课堂设在田野,与群众深度融合。坚持开放式办学,把课堂放在农村的第一线,引入群众这个源头活水,使“现场变课堂、素材变教材、讲解变教学”,实现红色培训与群众“零距离”。“农民老表”转身一变成为“红培”老师,每人每年不仅有1万~3万元不等的讲课收入,而且他们质朴的讲述具有更震撼人心的党性教育效果。三是把收益让利于民,使群众得到实惠。大力发展培训民宿,甘祖昌干部学院从一开始就没有统一新建学员宿舍,而是把学员安排到农户家中吃住,通过“村民自营+学院指导”的办法,鼓励和引导当地群众兴办“培训民宿”。四年多来,沿背村55户民宿总收入达680万元。同时,在民政部的帮扶下,争取到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300万元帮助困难群众增建民宿103间。

(二)从“扶贫”到“扶志”,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一是党建引领聚合力。指导沿背村党支部改设为党总支,下设红沿合作社支部、演出队支部、沿背民宿支部等6个支部,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标杆引路树新风。注重发挥老党员、少先队员、志愿者队伍等示范作用,通过举办民宿户主厨艺大赛、讲红色故事大赛,组建龚全珍志愿者协会,成立小学生卫生督查小分队等多种形式,引导村民讲文明、讲卫生、树新风,村民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发生了嬗变。三是宣传引导增动力。以甘祖昌将军、龚全珍阿姨感人事迹为题材的32集电视连续剧《初心》,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同时,在民政部办公厅支持下,对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来莲花县采访,并在《旗帜》等核心媒体刊发介绍学院的专稿,不断扩大影响力。

(三)从“单一”到“多元”,实现脱贫攻坚倍增效应

学院始终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积极与新疆军区、井冈山、湖南韶山、长沙、株洲等地联系协作,以红色培训带动罗霄山脉片区脱贫攻坚。一是新的实践——军地共建。充分借助甘祖昌将军的老部队——新疆军区的力量,推动学院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新疆军区先后9批次派出干部和英模代表32人次来到学院开展共建活动,建立了驻地军代表制度,军地共建赋予了甘祖昌干部学院更强的生命力和鲜明特色。二是新的探索——随营学校。借鉴传承我党在战争年代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经验做法,探索创办了新时代红色文化流动的教学阵地——随营学校。随营学校由当地农户提供房间,学院配送被褥,学员自背行囊,真正做到学员走到哪里,学院就办到哪里,培训就进行到哪里。三是新的平台——湘赣红色培训联合体。主动与周边红色教育培训机构对接,着力打造“韶山—长沙—安源—莲花—永新三湾—井冈山”的湘赣两小时红色培训圈,在资源共享、课程研发、师资培训、后勤保障等方面建立长期合作共享机制,大力推广以红色培训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径,为全国其他脱贫攻坚片区跨区域合作创造了经验。

三、经验总结

(一)破除观念藩篱

甘祖昌干部学院是“轻资产”办培训的典范,它给人的启迪是:搞红色培训,并不见得非要大投入、大建设,搞成“重资产”。要摒弃“先圈地建楼后搞培训”的思维定式,放宽视野,把目光转向农村的广阔天地,轻装上阵。

(二)统筹项目资金

甘祖昌干部学院的建设、沿背村基础设施的提质改造,在资金筹措上主要是通过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旅游风情小镇、乡村旅游点等方面的创建工作,来争取扶贫口、农口、建设口、旅游口等的项目资金。“红色培训+乡村振兴”,做好资源整合,统筹各类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形成聚焦效应。

(三)坚持共建共享

甘祖昌干部学院与沿背村始终坚持“不让老板进来,要让百姓受益”的运营理念。甘祖昌干部学院、村委会、村民三方合力共建,成果共享。这种共建共享突出体现在民宿发展上,甘祖昌干部学院提供客源并统一配置床上用品、餐具等,村里负责民宿管理,村民提供服务,三方各尽其责,按比例分成,村民得大头。村里将学员满意度的高低作为民宿客源分配的依据,只有学员满意度高的民宿才能从村里得到更多的客源。村民既是民宿老板,又是服务员,还是义务讲解员。因为服务质量与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所以村民们都特别投入,特别负责。

(四)精心开发现场教学课程

现场教学课是红色培训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它不是高深的理论课,不能走高大上的路子,而应该接地气,为受众喜闻乐见。要学会讲故事,通过一个个小典型来讲明大道理,通过一处处小细节来展现大情怀,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易懂易记,富于感染力。在授课主体选择上不拘一格,既可以是专业教师,也可以是革命后代或各类先进人物,还可以是普通老百姓。在教学方式上灵活多样,既可以有课堂讲授,也可以有情景模拟,还可以有体验教学等。

(五)先启动后完善

甘祖昌干部学院是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从场地要求不高的党委中心组学习场所、主题党日活动场地、“两学一做”实践基地、同吃同住同劳动锻炼基地做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完善的硬件和优质的服务是开宾馆、搞旅游的必备条件,开展红色培训则不必强求一步到位,一蹴而就,而可以先易后难、由简到繁,先把这项工作做起来,而后逐步规范和完善。一方面,因为游客是来体验生活的,学员是来接受教育的,吃苦教育是红色培训的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甘祖昌干部学院在开展培训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以培训实践倒逼设施完善、倒逼课程开发、倒逼服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