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云课堂>

红色旅游云课堂丨李曼:红色旅游讲解语言表达技巧

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并不仅仅满足游客观景的需求,还有着丰富的历史革命信息,这就要求红色旅游讲解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红色旅游讲解语言,通过生动的讲解,介绍、揭示红色旅游景区所承载的人文精神及历史内涵。

李曼:红色旅游讲解语言表达技巧(上)

李曼:红色旅游讲解语言表达技巧(下)

红色旅游讲解员肩负着传递红色文化的使命,是红色文化的直接传递者,其讲解水平直接关系到红色文化的传承效果。而提高讲解水平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熟练掌握并用好讲解的语言表达技巧。辽沈战役纪念馆社教部副主任李曼,曾在首届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讲解员演讲大赛、“延安杯”全国文博系统讲解员大赛等多个讲解员专业性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且多年来一直负责讲解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是全国红色旅游导游讲解员师资骨干培训老师,在红色旅游讲解的语言表达技巧方面颇有心得。近日,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问:您如何看待红色旅游的讲解语言?

答:红色旅游讲解语言就是红色旅游的讲解人员有针对性地向游客介绍革命纪念地发生的历史事件、革命事迹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和传统时所使用的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其中,有声语言是导游讲解中最主要的表达手段,它由语句和声音两种要素构成,以连续的声音传递导游讲解信息。态势语言则是导游讲解人员连续的形体动作,比如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用来辅助口头语言传递讲解信息。因为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并不仅仅满足游客观景的需求,还有着丰富的历史革命信息,这就要求红色旅游讲解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红色旅游讲解语言,通过生动的讲解,介绍、揭示红色旅游景区所承载的人文精神及历史内涵。

语言的形式分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广播语言三种,其中广播语言综合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优点,既摒弃了口语粗略随意的成分,又去掉了书面语言不宜听懂和语调不和谐的成分,语言规范,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语调和谐。从性质上分析,红色旅游讲解的有声语言同广播语言比较接近,但又有不同。讲解员的讲解可以借助展品和态势语言,使游客从听觉、视觉的角度同时接受信号,丰富信息内容,语法结构也不必像广播语言那样严谨,可以有适当的重复,相对比较灵活,特别是同义反复,可以达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的效果。

问:在您看来,红色旅游讲解语言有哪些要求?

答:讲解工作是红色旅游服务工作的核心,是满足游客精神需求最关键的环节,它连接着历史和现实、文物和革命精神,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红色旅游讲解语言必须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哲理性,一定要表达准确、清晰、生动、灵活,这是红色旅游讲解语言的基本要求,也是讲解人员语言技能的具体体现,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首先,准确。准确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导游讲解的内容准确无误。二是指红色旅游讲解人员在进行讲解时要使用规范化语言。红色旅游的讲解内容是中共党史、革命史,讲解内容必须要符合史实,有据可查;不可妄加推测,不得随便演绎、杜撰。内容中涉及的数据、资料必须有根据,有出处。如果遇到多种解释和说法不一的情况,可选择有权威性的和多数人的意见。红色旅游讲解员的讲解语言也必须是规范化语言,语音、语调、语法、用词要正确无误,要讲普通话,不能违反汉语的习惯用法,不能生造词语和句子,也不能滥用方言土语。语法结构上也要注意,不要说病句,避免词不达意或引起歧义。

其次,清晰。一方面表现为讲解人员吐字清晰,让游客听清楚、听明白,另一方面表现为讲解内容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主次得当,有逻辑性。

再次,生动。讲解人员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描述性语言,做到通过生动的语义再现历史情境,并通过强烈的语气和富有气势的语言方式来表达积极而深刻的思想,从而使讲解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以打动游客,引起共鸣。

最后,灵活。讲解要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语境巧妙灵活地进行语言转换,调整讲解的内容、方式。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以适应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面对一些突发的情况,要善于随机应变,灵活应付。

达到以上8个字的要求,不仅需要我们对讲解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更需要我们学会运用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问:要用到什么样的表达技巧?

答:因红色旅游的讲解语言是接近于广播语言,因此,在表达技巧上可以适当借鉴广播语言的“内三外四”技巧。即,内在技巧有三个,分别是情景再现、内在语和对象感;外部技巧有四个,分别是停连、重音、语气和节奏。

先说外部技巧,只要进行语言表达都必须要掌握。

停连,是指停顿和连接。在讲解过程中,只有适当的停顿和连接,才能让游客听懂并基本接受讲解内容,恰当的停顿还可以给游客以理解、思考的时间。那么,如何正确地停连呢?一是要正确理解讲解内容所要表达的意思。二是要正确分析语句的结构。在合理运用标点符号的同时,也要恰当的体会情景神态。例如这样一段话:高家凯眼睛睁不开了,声音微弱地说:“不……留下,我……有用……”这是烈士身负重伤之后对战友说的,他要留下两颗手榴弹,准备与敌人做最后拼杀,讲到这句话时,不仅要正确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还要体会说这句话的情形,在“不”字和“下”字后必须停顿,来表现人物的精疲力竭,但却勇敢坚定的情态。

重音,重音的表达只理解为 “加重声音”是不正确的,突出和强调一个词或短语,有多种方法可以使用。加强音量,例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时高喊道,“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这里要突出“冲”字,以强调语意;拖长字音,例如:“崔成杰忍着剧痛,拖着断腿,一寸一寸地向前爬着”。其中“一寸一寸”可以适当读得慢一些,来表现崔成杰忍痛爬行的艰难吃力;重音轻读,例如,“江姐吃了一惊,布告上怎么会出现他的名字呢?”这句话中“他”是要强调的重音,但由于是江姐的心理活动,又是身处敌占区,虽然江姐大吃一惊,但她却不能失声表露出来,在这样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要强调的重音就要采用轻而低的处理方法;提高音高,把要强调的音节的调值增强夸张一些,以收到引人注意、渲染气氛的效果。

讲解员在讲解的过程中,各种强调重音的方法往往是综合使用的,切忌单一的使用某一种,要做到加强对比,适当协调,注意变化,避免呆板。

语气,就是“说话的口气”。情、气、声的统一是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在这个技巧中,尤其以声音和气息的状态最为重要,不同的声音和气息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比如,“气徐声柔”,就是用一种比较缓慢的气息、产生柔和的声音,从而表达的是一种爱的思想情感。而“气促声硬”呢,则给听者一种挤压、冷漠的感觉,表达出一种憎恨的思想情感。“气沉声缓”,气息的运用就比较迟滞,表达出一种悲的思想情感。“气满声高”,就会让声音有一种跳跃感,那么通常是用来表达一种比较喜悦的思想情感,等等。在讲解中,如果能恰当巧妙的综合运用各种语气,就能感染游客,调动游客的情绪,使游客与讲解员之间形成一种情感共鸣。

节奏,是指在讲解的过程中,对语速及语言韵律的巧妙把握,表现为快慢缓急、轻重强弱等。节奏可分为六种类型: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舒缓型、高亢型和紧张型。

在实际的讲解工作中,怎么来确定和运用什么样的节奏呢?有三方面:首先,要看讲解内容。比如,讲解激烈战斗的场面,宜加快语速,语气急促。对某些事物做说明,解释或介绍重要的文物展品,宜语速缓慢而平和。其次,对讲解节奏的处理还要从效果出发,应该从整场讲解考虑,一席话从头到尾要强弱有别,急缓有致。如,讲解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时,离总攻的时间只有15分钟了,董存瑞心里万分焦急,可当他被批准去炸毁敌人的暗堡时,他却从兜里掏出一个包交给指导员说:“如果我牺牲了,这是我最后一次党费。”讲解时,应当把这句话的节奏处理成重而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董存瑞已做好牺牲的准备的效果,才能表现他的庄重和严肃,才能进一步突出英雄对党的忠诚和深情,表现他临危不惧、沉着果敢的精神风貌。最后,还要看参观对象,要根据参观者的年龄、兴趣、时间和接受能力等因素来确定和调整讲解节奏。青年人思维活跃,反应敏捷,易于兴奋,讲解节奏可以快而强些,而同样的节奏,针对老年人来说就容易使他们精神紧张和疲劳。

问:“内三”怎么运用?

答: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是讲解语言表达当中最重要的三个技巧,讲解语言表达应用的功力的深浅,完全就体现在讲解员对这三个内部技巧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上。

第一个技巧是情景再现,就是讲解员在讲解时脑子里面要有画面。讲解语言表达并不是直接张口就说,而是把脑海当中所浮现出的“电影”转述给、传递给、描述给观众。情景再现的过程要有三个步骤:第一个是感受,要敏锐;第二个是想象,要具体;第三个是表达,要鲜活。

第二个技巧是内在语,即在语言表达当中,那些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者是没有完全表露出来,以及没有直接表露的那些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比如,讲解开场白一般都是:“大家好!”在说这句话之前,讲解员心里想:今天又来了这么多游客,我很高兴为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进行讲解。如果没有内在语引发出这句话,上来就讲“大家好”,游客听起来就会感到很突兀。内在语是承续语言链条的结点、语言目的的集中体现,也是确定表达语气的依据,更是讲解员的创作能力和讲解员创作个性的重要标志。

第三个技巧是对象感。简单来说就是讲解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因人施讲”。正确区分不同类型游客是因人施讲的基础。在实际的工作中,游客的类型往往多种类型交叉,例如有组织的团体游客,他们到红色旅游景区参观游览,多数是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的,他们可能是小学生,也有可能是单位、团体;可能是本地游客,也有可能是外地游客。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与带队者沟通,在讲解需求上达成一致,再选择适宜的讲解方式为其讲解。

总之,红色旅游讲解是一个动态过程,讲解员面对不同的游客,要善于察言观色,积极沟通,找准游客的兴趣点,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技巧,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解内容和讲解方式,以求得游客的满意和讲解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