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黔”行不息 贵州书写多彩华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贵州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两山”理念,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同时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有力推动了旅游业取得新成就、走出新路径,在黔山秀水间书写了“多彩贵州”新篇章。

盛夏的傍晚,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内华灯闪烁。1000多栋吊脚楼间,游人往来穿梭,体验原汁原味的苗家生活。依托旅游业的发展,景区有效带动周边村寨的3000多名村民就业,走出了一条因旅而美、因旅而富的发展之路。

这只是贵州旅游“黄金十年”发展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贵州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两山”理念,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同时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有力推动了旅游业取得新成就、走出新路径,在黔山秀水间书写了“多彩贵州”新篇章。

青山秀水 乡村旅游孕育生机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遵义市花茂村考察。在经营农家乐的村民王治强家中,习近平总书记看院落、进房间,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亲切交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作为花茂村完美蝶变的见证者,王治强回忆起了往昔。花茂村曾是一个贫困村。2014年,村里围绕精准扶贫,改建了新居、新建了通村公路,建成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等,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渐渐吸引周边市民游客驾车来此赏田园、寻乡愁,开启了发展乡村旅游之路。

“现今,村里打造成以红色游、田园游、体验游为主的特色旅游景区,发展乡村旅馆7家、特色农家乐13家。去年人均收入达到21864元。”花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彭龙芬说。

在贵州,蝶变的不止花茂村。

走进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可以了解到乡村旅游、特色苗绣等产业蓬勃发展,远近闻名。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化屋村看望乡亲们。在村文化广场上,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说,希望乡亲们继续努力奋斗,把乡村产业发展得更好,把乡村建设得更美。

“如今,游客越来越多,农家乐和住宿基本都爆满,一般都得提前一周才能预订得到,去年我们毛收入达到了60万元。”村民何兰一边回答一边忙着回复手机里的订单。而这样的场景,十年前她想都不敢想。

依靠发展旅游业,化屋村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2400元左右提升至2021年的19304元。

“十三五”以来,贵州以旅游开发为抓手,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景区带动、乡村旅游等9项旅游扶贫工程。同时,通过金融支持、文旅融合、产业变革等,鼓励各地优先推动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助力精准脱贫。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黔贵大地上铺展开来。

以山为媒 山地旅游跨越发展

贵州,因山而贵,因山而美。得天独厚的“山”资源,让贵州成为“山山有美景,处处是公园”的绝美之地。

2015年,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贵州举办,明确提出要建设山地旅游大省和国际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

7年来,贵州山地旅游发展大踏步向前。其间,世界唯一以山地旅游为定位的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永久落户贵州;贵州荣获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奖、最佳山地旅游户外运动奖;贵州出台《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 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避暑康养游、文化体验游、乡村休闲游、研学探险游、体育健身游等山地旅游产品,系统提升特色山地旅游产品品牌。

十年间,贵州走出了一条“山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打造了高桥极限、洞穴探险、路跑健身、山地骑行、户外拓展、水上运动、低空运动、攀岩、徒步等特色产品,为贵州山地旅游发展开拓出更多空间。

如今,游客可在遵义十二背后景区体验洞穴飞拉达挑战、原始森林徒步穿越等特色项目,在六盘水牂牁江风景区体验滑翔伞的惊险刺激,在紫云格凸河穿洞景区变身徒手攀岩的“蜘蛛人”……贵州正成为越来越多人向往的山地旅游度假目的地。

贵州省文化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含欣表示,“十四五”期间,贵州将继续坚持“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品牌定位,利用好、发展好贵州山地特色,加大产业融合创新,努力把多彩的民族元素融入山地旅游各环节,走差异化的山地旅游发展之路。

文旅融合 黔贵大地动能澎湃

近年来,贵州省大力实施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保护工程,充分挖掘保护和传承创新民族特色文化,并将其与旅游资源紧密结合,为贵州实现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在铜仁市万山区的朱砂古镇,工业旅游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2015年,朱砂古镇景区以修旧如旧、保护性开发为原则,再现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工矿企业生产生活的情景,并利用自身历史文化底蕴,建设国防教育基地、研学拓展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重温历史。

旅游旺季,每天上午9时,黔东南州丹寨县非遗巡演活动会准时在万达小镇上演,群众身着民族盛装,随着生动活泼的芦笙旋律,翩翩起舞。独具特色的苗族服饰让人眼前一亮,心生愉悦。

通过旅游,万达小镇带动丹寨数十个相关行业发展,直接创造2000个就业岗位,直接和间接带动2万余人增收。

“红色文化+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三线文化+旅游”“工业文化+旅游”等旅游业态不断涌现,贵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凸显特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除了2020年之外,贵州旅游年总收入都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成为历史上增速最快的时期,奠定了从文化和旅游大省迈向文化和旅游强省的坚实基础。

非凡十年,贵州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砥砺前行。贵州旅游奋发有为,实现了从“养在深闺”到“名动四方”的完美蝶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贵州正抓住第二个“黄金十年”机遇,迈步新征程,开创新局面,奋力书写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